近日,2025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推进会通报了在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名单,珠海无界方舟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晓东位列其中。他是珠海AI初创企业掌舵人,最终带领团队打造出珠海首个本土自研AI大模型——方舟模型ArkModel。
当前,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迈入“深水区”,从语义理解、图文生成到多模态交互、情绪识别,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的运行逻辑。问题也随之而来:AI能否真正服务城市治理和发展?企业的技术能力如何转化为公共效益和增长动力?归根结底,考验的是城市是否具备支持AI创新应用的“生态系统”。
AI不等于某一个公司、某一个模型、某一个平台,而是新兴的生产体系,需要有支撑的底座、有生长的空间、有连接的通道,才能真正“落地生根”。AI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,而是重塑产业形态、治理模式和社会结构的系统变革。这一变革的核心,在于应用;其根本,归于生态。
营造AI创新的城市生态,首当其冲的使命是释放算力资源的“基础张力”。在AI模型参数量日益增长、训练成本飞涨的背景下,没有算力,就如同高铁没有轨道、飞船没有燃料。要通过政府牵头、政企协同,打造低成本、可持续的算力平台,让初创团队“拎包入驻”,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落地优势,让数据与算法不再“高处不胜寒”。
再先进的AI技术,没有实际应用就没有价值,应在“应用为王”的导向下,构建多元开放的场景生态。从城市治理到产业升级,从公共服务到民生保障,人工智能的最大价值体现在“用得起来”,而非“看得热闹”。AI不只是“聪明的脑袋”,更要成为“勤快的手脚”。城市要以需求驱动应用、以场景带动研发,让AI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更新迭代,为城市发展注入科技力量。
营造AI城市生态,还需推动“数字素养”的普及和使用门槛的降低。尤其在基层和老龄群体中,应打造“接地气、好上手”的AI产品,推动方言识别、图形界面等适老化设计落地,让更多人共享智能红利,让技术成为每个人的“贴心助手”。
良好的AI城市生态,需要多元力量共同发力,科研机构、龙头企业、高校平台要协同攻关、资源共建,形成从底层技术到上层场景的“闭环生态”。政府在其中应扮演“生态运营者”的角色,不仅提供政策和平台,还要统筹产业规划、人才引育、标准制定,为城市注入可持续的技术生长力量。
营造AI发展的城市生态,并非一朝一夕之功,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??佳槌鞘械恼铰匝酃?、执行能力与协调智慧。一座会用AI的城市,是聪明的城市;一座愿为AI铺路的城市,是智慧的城市;而一座能让AI在阳光中成长的城市,才能让人工智能在城市开花结果,服务社会、赋能经济、改善生活,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引擎。(来源:珠海特区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