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近100元4小时服务热线,免费全国空降app入口在哪里,初中生100元一次快餐,广水快餐500元3小时不限次数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原创评论

以孩子视角“活化”红色教育

来源:珠海文明网 编辑:林燕珊

  千笔朱砂红,一墙革命史。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。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。当天,在斗门区斗门镇小濠冲村、小濠涌小学,两组红色主题墙绘正式亮相。墙绘生动呈现抗战胜利等内容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
  红色精神,源自民族苦难的深重记忆,植根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,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最深厚的精神密码。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的伟大抗战精神,是新时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。今天,我们要让红色资源“走出”陈列馆、纪念堂,走进课堂、走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场景,化为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记得住”的信仰共鸣和价值认同。

  此次“染色季”突击队的大学生志愿者,以墙绘为媒,将革命历史用艺术语言转化为可观、可感、可记的文化表达,扮靓了村巷墙面,也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那束信仰火光。这正是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的有益探索——以美育为引、以育人铸魂,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少年从小立下“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”的坚定志向。

  红色教育的关键,在于从孩子的视角出发,创新话语体系与表现手法。相比枯燥的文字背诵、被动的理论灌输,图像、音乐、故事等富有感染力的形式更能激发孩子的情感共鸣。在小濠冲村的墙绘作品中,红军长征、抗战胜利、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节点被浓缩进一幅幅画面,鲜明的色彩与生动的形象让革命史实变得鲜活亲切,孩子们不再只是听别人讲,而是可以“看到”历史、与历史“对话”。

  要让红色精神在孩子心中扎根,还需构建全方位、系统化的教育生态。一方面,学校应发挥主阵地作用,将党史、新中国史、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贯穿于课程体系,通过课本教学、主题班会、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推动思政教育融入日常。另一方面,家庭与社会应形成教育合力,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红色故事、参观红色场馆、观看爱国影视,让红色教育不止于课堂,更融入生活。

  同时,要搭建更多实践平台,培育青少年的文化创造与表达能力。此次大学生志愿者深入村庄创作墙绘,就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教育,既锻炼了青年自身的担当意识,也激发了下一代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与热爱。类似的共建机制,应在更多乡村、校园落地生根,推动红色文化从“我来教”向“我们一起做”转变,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。

  红色精神的传承,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守护、用心耕耘。让孩子们从小就与红色文化相伴、与英雄人物相识、与伟大精神相通;让红色精神穿越时空、直抵童心,化为信仰之根、成长之基,让孩子们奠定坚定信仰、厚植家国情怀、树立远大理想。今天,我们要以孩子视角“活化”红色教育,把红色精神的种子深植于孩子心中,让红色薪火代代传承、生生不息。(来源:珠海特区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