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低空经济领域专业赛近期在深圳、香港、苏州等多地开展系列推介活动,联动亚洲通航展平台,加快汇聚全国低空经济创新资源,推动构建覆盖全国的产业创新网络,为珠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你言——
低空“起舞”,珠海正打开城市升维新赛道
珠海此次以大赛为支点,撬动湾区创新资源,其背后是城市竞争逻辑从“陆地竞速”到“空域赋能”的深刻转变。
低空经济的魅力,在于它重新定义了“距离”。传统交通格局下的区位劣势,可能在低空网络中被重塑。珠海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,其提出的政策先行、产融闭环、基建标杆、场景开放四大优势,恰是构建低空经济生态的核心要素。政策先行意味着要敢于在监管沙盒中先行先试;产融闭环要求资本不仅要有追逐风口的热情,更要有陪伴产业成长的耐心;基建标杆非指建几个起降场,而是构建覆盖规划、空域管理、通信导航的全套数字底座;场景开放则是最关键的临门一脚,让无人机物流、空中游览、应急救援从概念飞入寻常生活。
大赛吸引全国185家企业和134个团队报名,印证了低空经济的火热,也反映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创新高地的强大磁力。这种集聚不是偶然,而是大湾区制造业基础、科技创新能力与市场化环境的必然结果。深圳站的产业链对接、香港站的国际视野与高校资源,显示了珠海整合区域资源的策略——将低空经济打造成区域协同的新纽带。
“赛展协同”机制创新是此次大赛的亮点之一。大赛与亚洲通航展联动,实现创新项目与产业资源的即时对接,既为初创企业提供展示平台,也为行业注入新动能,有效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。
不可否认的是,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空域管理、安全标准与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等挑战,面临创新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,克服基础设施投入大、技术迭代快、公众接受度待提升等难题。对珠海而言,如能形成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链条,则有望拓展低空经济新空间,让天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维度。
我语——
低空领域专业赛是一张“招贤榜”
这场大赛不仅聚焦于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,更着眼于搭建一个跨地域、跨行业的交流合作平台,因此,这不是一次寻常的大赛推介,而是一次诚挚的人才邀请——借助大赛招商引资,招才引智,不仅是对创新智慧的深切召唤,也是对产业未来的深远布局。
低空经济,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形态,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。珠海市敏锐把握这一趋势,连续两年承接此项国家级专业赛事,充分体现了其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心。
作为全国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,珠海拥有政策先行、产融闭环、基建标杆和场景开放四大核心优势,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。
更为可贵的是,珠海并未止步于赛事的举办,而是以此为契机,系统性地推进产业链、创新链、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。不仅在深圳、香港、苏州等多地开展系列推介活动,精准聚焦低空经济重点区域,还将大赛与2025亚洲通航展实现深度联动,凸显出精准化、国际化、生态化鲜明特点。大赛并非“一赛了之”,而是通过“赛展协同、双向赋能”机制,与亚洲通航展形成深度联动。决赛项目获得展示机会,通航展注入创新活力,同时为参赛项目匹配资本、市场和应用场景。这种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赛事的含金量和吸引力,使得“获奖项目优先获得珠海产业合作机会”的政策承诺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。
此次专业赛开展的系列推介活动,不仅是一次赛前预热,也是一次诚挚邀约,展现了珠海在产业布局上的远见,更彰显其求贤若渴、广纳英才的城市胸怀。唯有在制度创新、技术突破与生态构建上协同发力,才能持续释放低空空域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潜能。(来源:珠海特区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