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伶仃岛石涌湾海域的老旧渔排近日完成改造,转型为综合型水上休闲运动基地并投入试运营。该项目由担杆镇三个渔村联合成立的联盈公司统一运营,标志着这片曾经的海上安全隐患区域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。
万山区担杆镇外伶仃岛石涌湾海域通过清拆老旧渔排、建设新型休闲渔业网箱、引入非遗技艺和沉浸式旅游项目,实现从“安全隐患黑点”到“海岛旅游亮点”的华丽转身。这背后,是地方政府、渔民与市场三方协同的智慧,也是渔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探索。
担杆镇的案例揭示当前渔区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:如何盘活闲置资产,推动传统渔业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?如何避免“一阵风”式的开发,真正让渔文旅融合成为长效机制?长远来看,渔文旅融合仍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:
首先,完善政策支持,保障渔民利益。担杆镇通过优惠租金让原住渔民迁入新平台,既解决安全问题,又保障渔民生计。政府应进一步出台政策,鼓励渔民参与渔文旅项目开发,如提供技能培训、创业补贴等,让渔民从“生产者”变为“经营者”。
其次,深化非遗与旅游的融合。担杆镇将“浸泥鯭笼”等非遗技艺融入旅游体验,是很好的尝试。但非遗的活化不能止于展示,而应开发更多互动项目,如让游客参与渔网编织、海鲜烹饪等,让传统技艺“活”在游客手中。
再次,打造差异化渔文旅产品。担杆镇计划推出“伶仃水上休闲、庙湾水下游览、担杆山上探险”等串岛游路线,此思路值得肯定。但需避免同质化竞争,例如,庙湾可突出水下观光特色,担杆山峰可开发生态探险项目等,形成“一岛一景”的差异化体验。
此外,加强基础设施与生态?;ひ彩侵匾囊换贰S嫖穆萌诤嫌Ρ苊庖晕肪澄?。担杆镇在改造渔排时,应同步完善污水处理、垃圾回收等设施,并通过控制游客数量等手段,避免过度开发对海洋生态造成压力。
担杆镇实践表明,只要找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,用足政策、用活资源,就能让“沉睡”的渔区资产焕发新生。(来源:珠海特区报)